br />
“说书人要把《少年包青天》说完,得说二十天以上,而且,文人们哪有功夫天天去听书?不如一次看个爽?”
柳永听到谈论少年包青天后,才回过神来:“我找包拯问过,他没有遇到过什么竹林女鬼案,他少年时代和你书中讲的也不一样,所以为什么要用他的名号?”
章旷笑了笑。
为什么?最多三天你们就知道了。
章旷一开始想到写书,想到写刑侦后,其实有两个选择。
《少年包青天》《宋慈洗冤录》,但是仔细想了一下,如果写的是洗冤录,那百姓听完得暴动不可。
宋慈一开始以为刁光斗只是个懒官。
随后发现他是个巨贪。
再然后以为他这个小贪官送钱笼络了一个大贪官做保命符。
却被刁光斗告知不是一个,是一群。
等到最终一路查过去,宋慈才知道,杀人放火的贪官不是一群,而是朝中所有官员,全都是。
最终火烧证据的场景,足可以让任何人对这个时代死心。
后世人看完只是感叹,宋人自己看完,不暴动的,那一定就是其中一份子。
所以……就算写,也不是现在。
至于狄仁杰的故事,托于唐代,又没意思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