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为先皇殉葬的,姬越知道史无前例之事,要实行起来自然无比困难,于是七日停灵一过,她就把姬岂的灵柩下葬,直接封陵。
原本大部分士族都没准备在国丧时拱火,但耐不住反对之人说得很有道理,先皇都不令人活殉,谁还敢僭越?这不光是晋室家事,也是朝堂大事,没准他们群情上书,能令天子回心转意呢?
姬越确实回心转意了,她收到群情书之后,直接下令废除人殉,算是她为姬岂做的最后一件事。
最开始带头反对的那个士族官员是上品士族出身,激烈反对的原因是出自孝心,他的母亲也到了弥留之际,原本都定好活殉名单了,结果先皇走在他母亲前头,遗命不许宫人殉葬,要是再往下落个几年或许没什么,但这会儿风口浪尖,先皇都没让人殉葬,他母亲去世要殉百十个奴子?怕不是要被人参死。
姬越理清楚之后,听闻这名官员的老母亲昨日刚刚过世,她也没有太过苛责的意思,只下了他的官职,让他回家专心治丧,以尽孝心。
此后再有人反对,姬越就劝他们自殉,想来比起奴子,父母还是更愿意有亲儿女陪伴。
抗议之声这才消弭下去。
除去殉葬事宜,还有一件事,就是定先皇谥号。
谥号评价一个人的是非功过,所谓盖棺定论,是盖上棺盖才能下的定论,姬岂在位时认为自己至少能得一个厚帝的谥号,但在朝议上,大部分官员都认为最适合姬岂的谥号是惠,同有仁爱之意,但惠字不是什么好谥号,前朝惠帝乱政十三年,民不聊生,指的是平庸仁弱之君。
定一个皇帝的谥号不是小事,姬越不能过多干涉,就像皇帝不能轻易干涉史官,在这一点上,君臣各退一步,最后定谥为仁,取宽厚仁善之意。
第三件事,就是迟来的万邦来朝。
早在晋君时期,就有群夷面君一说,后来晋国坐大,威慑四邻,一旦新君即位,就有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