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一碗粟米饭虽然不多,但兑水也能煮一锅粥,十三四岁的少年长期吃不饱,干活的力气也不多,下田也多半是累赘,其实他们的劳力根本抵不上每天一锅粥,之所以很多人拒绝送孩子上学,是因为打听到要学好几年,担心如果在学里没学出个样来,还回家种田,打小就不下地的人,会不会就让官学给养成废物了?
狄仁狄仁杰做过阁臣,也当过县令,他和各种阶层的人都打过交道,粟米饭的事虽然属于开玩笑的范畴,但也有些认真的成分,散会之后,他隔日出了一趟城,走访了两三个村落,回来的时候心里就有数了,找到周解,简单提出了几点自己的意见,其一,改课单,其二,粟米饭。
周解不明白他为什么就和粟米饭扯不开了,但改课单的事他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农耕是社稷根基,但士族官员高高在上,基本除了粟官署,没有官员会去特意了解农耕的情况,士族的良田又不需要他们亲自去耕种,在国子监建立之初,众人的思想都没转过弯来,按照的是士族的教育方式,这哪里能符合五等民的情况?
狄仁杰提出,五等民学生要按军队里的管理方式,即便入城学习,平时也不许像正常学生那样随意在城中游玩,养成贪好奢华的风气,如今首批招收的是良民,等以后必然会有士族学生,这两种学生之间要分开管理,在普通的课程之外,将射御这类课程改成种田,按照学生的籍贯,一个月两个村子轮换,也不必要学,就是干活。
周解哪里还看不出这看似简单的提议背后的深意,思索了一番之后,十分高兴地说道:“好!都按你说的做。”
狄仁杰抿唇一笑,看上去就像个得了师长赞扬的乖巧年轻人,一点都看不出他比眼前的老先生还大个十来岁的样子。
狄仁杰的方案很快实行了下去,出乎众人意料,这套方案实行当天,各个村落就陆陆续续送来了近两百多名学生,注意,是送!而不是挨个上门去收来的。
父母大多怜子,农户之家能有两餐温饱已经算是安逸,原本能让孩子吃饱已经让不少农家意动了,如今人家官学还特意改了课单,就算孩子学不成本事,也不会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