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新儒学是姬越在做太子时就有的想法,一门学说必然有精华有糟粕,
儒生们一昧坚持圣人无过未免狂妄,
至少在姬越看来,
儒学有问题,有很大问题,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没错,
但过于强调规则,
影响变通,
并且孔圣人本身是个男人,他自己本身可能只有一点轻微的男尊思想,但经过代代儒生润色补全之后,已经形成了极为严重的男尊女卑风气。
从“男女各司其职”到“夫为妻纲”再到“三从四德”,这是一个不断压迫不断进化的过程。
如果儒家独大,这还不算什么,规矩习惯了就好了,但如今晋国是以儒法两学治国,法家虽然有时候显得不近人情,但因为和儒学多年来的对立,导致基本上儒生有的臭毛病法学生都没有,也导致在婚配市场上,相同条件的儒生竞争力是远远不如法学生的,不止如此,儒生甚至很难找到门当户对的妻子,因为条件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没几个女郎愿意去过举案齐眉的生活。
儒生推崇举案齐眉的夫妻生活,什么是举案齐眉?就是妻子把食盘举起来,到齐眉的位置,这样端饭给丈夫吃,显得恭敬,姬越估计这样的位置人应该不是站着的,而是屈膝或者跪着的。
哪个好人家愿意让女儿过一辈子这种日子,就是很多大儒都比较倾向于把女儿往法家去嫁。
婚姻的不幸导致儒生在叫嚣这一节上很有心得,一旦有事,儒生就会跳得很高,姬越先前准备好的最后一波钓鱼,也是打算好了从儒生入手。
姬越在做好了一切准备之后,将原先关在宫中的一批知晓她身份的宫人放归,有不愿意离开的就留下,这一批定下的放归名单共五百人,愿意留下的不到二百,都是阉割过的宦官。
姬越不喜欢宦官。
包括顺意,如果不是在宫里伺候了一辈子,也算是看着她长大,她是不会用的,宦官身上会有一股萦绕不去的尿骚气,这是阉割太狠造成的后遗症,宫中用宦官是因为很多繁杂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