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又有人说梁泊昭于北疆发迹,以武力制得周边胡人不敢来犯,新朝的国号当以“武”或为“北”字,总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最后,梁泊昭看着礼部呈上来的诸多国号,最终选了一个“乾”字为号,史称大乾。
而梁泊昭的先祖亦是被追封,父亲封为“太祖顺天德皇帝”,兄长则为“怀民王”,梁母自然也被封为太后,居住寿康宫中,颐养天年。
唯有皇后一位空悬着,前朝言官以左相为首,均是提议梁泊昭将嫡妃永宁公主立为皇后,却遭到不少武将反对,只道永宁公主毕竟是前朝的人,又怎能在当本朝皇后?
左相起先不声不响,待众人说完,方将当年大齐的开国之君袁崇武,与其开国皇后姚氏为例,当年姚氏也是前朝册封过的公主,还是前朝太后亲自认下的义女,最后不仅以前朝公主的身份伴驾在袁崇武身侧,更被袁崇武立为开国皇后,如今梁泊昭与永宁便恰如当年的袁崇武与姚氏,立永宁为后,又有何不可?
左相见众人不再言语,又是道;“若皇上只因永宁为大齐公主,便对她多方猜忌,老臣说句大不敬的话,今日站在这朝堂中,大半都是大齐的旧臣,皇上不立嫡妃为后,又让咱们这些老臣如何自处?”
梁泊昭早知他会如此说,男人面色平静,只徐徐开口,道董氏为自己发妻,乃贫贱时所娶,古语有云,糟糠之妻不下堂,如今登基大典,不立原配而立嫡妻难免会让天下人耻笑,不妨便等袁氏与董氏二人谁更先诞下皇子,便立谁为后。
这样说来,无论言官还是武将都觉有理,就连左相也是垂首不言起来,永宁曾托人给他带话,嘱咐舅舅无需要立后之事上与梁泊昭闹僵,毕竟,皇子才是最重要的。
于是,左相不再坚持,袁和韵与董凝香同为皇妃,平起平坐,不分上下。
而登基大典,永宁只托说自己抱恙在身,无法前来,凝香听着倒是暗地里松了口气,只觉得免了一场尴尬。梁泊昭登临宝座后,大典也还不算完,他还要接受百官朝贺,僧尼诵经,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