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来天津府的人,到手待遇自然好些,所以胡仲珪等人才格外不能容忍怠工拖延。可这些民伕们离家千里,事前听人吹得花好桃好,到了此地,住在窝棚里面天天寒风劲吹,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武人挺胸凸肚到处巡视,但凡觉得进展稍慢,就会劈头盖脸一顿狠打,甚至还打出了人命……
朝廷先前一直在说,天下活不成的苦命人,全都是因为前朝那些女真恶霸和异族的走狗无恶不作,掠夺走了属于百姓的钱财。可到了天津府一看,新朝的勋贵们、各种不明来路的富商豪民们整日里金山银海,又是从哪里来的?
百姓们本来只要一口饭吃,世世代代如此。除非这口饭没了,否则他们永远都是最好的奴隶,最好的牲畜;而任何一个新的王朝崛起,只要一口饭,又能让他们全都俯首帖耳。
胡仲珪一向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他也理所当然地认为,再加一根鞭子,就能让百姓们奔忙如蚁,为新朝鞍前马后。
但大周不同于此前的王朝。大周比任何一个王朝都更仰赖贸易。与自古以来小规模、地区性的贸易不同,大周所展开的贸易规模务必巨大,必须由完全脱离生产,拥有巨大力量的阶层才能完成。
这个阶层在推动贸易的同时,也推动了巨量的人口流动,使得原本被束缚在土地上的百姓开了眼界。
一旦开了眼界,就有想法;一旦有了想法,就不再是昏昏噩噩的奴隶;一旦不再是奴隶,那自然就不可能如官员们期待的那样驯顺。
胡仲珪在这里做了几年巡检,曾听人讲起许多海上的故事。据说那些海上之人凶暴异常,有不顺心不满意了,连纲首都敢杀。海上之人如此,负责海上贸易的官员们早就调整心态了,陆上的官吏们也该陆续跟进才好。
其实这道理不难理解。那么多从军队里退下来的官吏,难道不知道该怎么聚拢人心,怎么驱使部下效死?就算做不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