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免有人汇合了好勇斗狠的边
民和胸怀野心的兵匪。
这帮人又陆陆续续收拢了很多草原上逃散的蒙古奴隶之流,至今不服从大周的管理。
对付这些山匪,大周很有心得。大周军队里地位极高的靖安民、苗道润、张柔等人原本就是介于民、匪之间的强豪,是各地山贼的祖宗。匪徒闹腾得再厉害,也影响不到周军在边境的布置。
靖安民等人手底下,有得是熟悉地理的老手。他们把轮到后方休假的屯兵集结起来,组成几个小规模的临时队伍,然后在山区分块划片,各自剿匪。
山匪们只有特别凶悍的几部,才敢与周军稍稍抗衡。但周军小部队对自家所属片区的掌控不断深入,对山匪的惩治越来越严苛,好几个负隅顽抗的匪首被绑着绳子,用战马拖曳着绕行山下,活活拖死。
这些人不敢再抵敌,也没法立足,就不断退向北方的山区,一方面以缘边抢掠,为自家的生存之道;一方面依违于南北两方,试图成为强大势力之间的缓冲。
可当蒙古人发起攻势的时候,所谓的缓冲区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
在郭宁看来,这些山匪自然没什么份量,也就是大周的武人们出身与之仿佛,所以才会额外关注一点。换了女真人当政的时候,这些人便是鞍前马后的汉女干,垫刀头的肉盾,全没谁会在乎。
不过,趁着蒙古人入侵的机会,挤一挤大周疆域边缘地带的脓包也是好的。这过程必然残酷,结果更加无情。想替蒙古人效劳的,自然有斧钺相待,其余之人但凡还有一颗人心,就该做出正确的选择了。
在大周的君臣将帅谈到这些山匪的时候,位于大周西北和西南两个招讨司控制区的夹缝间,深山里的一处废弃古堡内,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