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得多,铺得也不平,虽也是用柏油混合泥沙碎石铺的,但日久年经,路面上许多地方坑坑洼洼,碎石都出来了路边的青草野花还有向路面蔓延之势。窄窄的山路盘山蜿蜒,一侧是经过斧凿的山壁,另一侧是十几米高的山崖坐在驴背上能看到山崖下的低谷里散养着许多牛羊。
越往下走空气中青草的气味越浓,其中还混杂牛羊特有的气味。这里就是梨溪山山民养牛羊之处。这些牛羊大多是附近大高村村民所养的。瑶光之前跟着向导高娘子来过一次,买了一筒羊奶。虽然京城附近有许多养牛羊的农户,但乳制品并没成为大众食谱上常见的食物。这大约和文化、习俗有关京中大众普遍认为乳制品是草原上以游牧为生的金帐国等藩国才爱吃这些代表“落后”、“蛮夷”的腥膻之物,而且许多人有乳糖不耐症,喝了牛奶羊奶就拉肚子。所以鲜奶基本没人喝,只有没了娘又找不到乳母的婴儿才会吃。
贵妇们倒是会吃一些精制过的奶制品,比如老郡主喜欢的浆酪,都是经过天然发酵的酸奶。还有一些“酥酪”“奶皮羹”,其实牛奶的成分很少,加了蛋黄、糖、水、蜂蜜等等,只求加一点奶香味而已。
瑶光倒是听紫翎说过,林纹每天都要喝一碗牛奶做的糖蒸酥酪,是每天早上城外养牛的农户送来的鲜奶。她能吃得下这个,还是因为她从小在西北长大。
鲜奶没人待见,农户养牛羊主要是要皮毛和肉,至于各种软硬程度的奶酪,在京城也是不存在的。
梨溪山这些农户养牛羊倒是会挤奶去卖,因为来太清宫的香客们来自天南海北,周真人请来的“访问学者”们也什么地方的人都有,其中不少人深谙养生之道,认为鲜奶是滋补之物,倒是有人专门要吃鲜奶的。有需求,就有市场。
瑶光来到谷中一户农舍,在院子外叫了几声“刘嫂子”。
一个农妇快步走出来,欢喜道:“炼师,您来了。”
刘嫂子是高娘子介绍给瑶光的,她家养着两头牛,和五六只绵羊,四只山羊,也是一位寡妇。但她比起曹娥可不幸得多,丈夫死后因为没有子女,家中几块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