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头筹还要到画院接受奖状表彰的消息,纷纷派人到灵慧祠送贺礼都说要等二十日那天到画院给瑶光捧场增光。
老郡主对信使们笑道“增光是肯定的,到时怕还要咱们压压场子呢。我瞧那帮画院的无能之辈似乎对我徒儿还挺不服气的呢!”
瑶光在一旁急得向公主们派来的人摆手“姐姐们,回去可不敢这么说!”
要是真按老郡主的话头这么一说,火上浇油,怕几位公主到时候不是去捧场而是去砸场子的。
老郡主冷哼,“你瞧着看好了。”
到了十九日瑶光拜辞了老郡主,带着薛娘子、竹叶、沈婆子等人,先去京城拜见太妃。
太妃见了瑶光喜得几乎没掉出泪,问了老郡主安好后,便搂着她抱怨起来:“你说说,这六郎怎么回事?哦,全天下就剩他一个能干的了?渤海平叛我也就不说了,是得有个宗室里的人看着,可陇西那雪灾哪用得着他呢?他这辈子哪遇见过这种事呢!他也不想想我多大年纪了?还能陪着我过几个年?去年不在,今年又不在!”
瑶光很自觉,端王跑去陇西这事和她跟十七郎的“奸情”脱不了关系,但只得安慰太妃说,“赈灾救命,一如行兵打仗,必得有个有远见有威望的人方能震慑统筹。且不说那些地方官员乡绅,单是那些大商会的人怕就不好相与。听我师父说当年陕南雪灾时,犹有许多奸商巨贾大发天灾钱,哄抬物价,害得许多人为了一床棉被或是一锅热粥卖儿女或是自卖自身的,是为人祸。”
李嬷嬷也帮腔,“可不是!要不怎么说‘砍头的生意有人做’呢?这可不就得一个能镇得住的人去督办么?六郎此去,立功还是小事,大大地积德,日后定有福报。而且您想,他也只是到了府城,哪里就能冻到累到?”
太妃这才高兴了些,又说起瑶光为安慈太后画的画像,“我和太后是见过她的,乍一看也觉得像,细看之下,就知道五官其实不甚像,但若论神韵气质,真是像极了。你没见过她,竟能画成这样,可见她确是与你有些缘法。唉,皇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