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盛长权从强军、筑城、困敌、分化,到最终决战,层层递进,逻辑严密,既有战略高度,又有战术细节。
字字珠玑,风骨凛然!
洋洋洒洒数千言,待他落下最后一笔,墨迹淋漓,气贯长虹!
盛长权自觉这篇策论写的极好,不仅表述新颖论点,还文笔温润,肯定了本朝方略,完全没有年轻人的自傲峥嵘,可以说是展现出自己超越年龄的深沉智慧与磅礴格局!
盛长权暗自得意,不过,策论耗费心神,待停笔时,日头已过中天,强烈的饥饿感袭来。
盛长权搁下笔,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腕子,他从考篮底层取出一个小巧的铜吊子、几块用油纸包好的黑炭、火石火镰。
这是每个考生必备的——考场只提供冷水,热食热水需自理。
他小心地将铜吊子架在号舍角落特设的小小泥炉上,用火石引燃黑炭。
炭火噼啪作响,映亮了他沉静的脸,待水微沸,他从考篮里拿出家中精心准备的干粮:几个用精面混着粗粮蒸得硬实耐放的饼子,一小罐用香油炒制的咸香酱菜,还有一小包撕成细条的熏肉脯。
他掰碎一个蒸饼投入滚水中,待饼块吸饱热水变得绵软,再舀入粗陶碗中,撒上肉脯丝,就着酱菜,一口一口,安静而斯文地吃了起来。
动作间带着一种在逼仄困境中维持体面的坚韧,铜吊子里的水有限,需省着用,他吃完后只小口啜饮了半碗热水解渴。
斜对面的“甲字黄号”里,袁善见也在用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