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说,也是课本外必修的一门课程。
而这门课,
地方考生是肯定比不上身在临安的太学生的。
参加春游的学子们一听陈汝能等人的来历,立刻将他们围了起来,
热络地请教和拉关系,得知他们还要在云台书院游学一月,
更是热情了许多。毕竟方靖远和辛弃疾的身份特殊,
学子们就算再想亲近,
也不敢轻易冒犯。
方靖远乐得如此,
反正让北方学子了解一下云台书院和齐鲁书院的教书育人方式,
拉近北方士子的距离,再透露一下目前朝廷科举选士内容的改革方向,让大家自行选择便是。
最重要的,是让大家看到,以海州和京东路发展的速度,只要在京东路解试取得好成绩的,
就算去临安会试折戟,一样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江南自从汴京失陷后,少了三分之一的土地,可每年科举会试录取的进士却一点儿也没少,甚至还比原来多了,这僧多粥少,狼多肉少,大宋的冗吏之多,官僚机构之庞大,堪称历朝历代之最。
所以赵昚在被老臣挟太上皇之威罢朝辞职威胁时,方靖远一提此事,他就立刻反应过来,干脆利落地准了那些老臣的“告老还乡”,将先前被秦桧和赵构贬斥在外的一些主战派大臣都召回朝中,根本不存在人不够用的。
江南官比职多,江北却是无人愿来。自从方靖远经营海州这一两年间大为改观,仍是很难找到合适的官吏前来,赵昚也就准了他自行任命一些州县的官吏,他才有底气在京东路推行新的解试政策,既要选拔符合朝廷的综合性人才,也要挑选一些符合江北发展的专业人才。
毕竟,能从本土挖掘的人才,总好过那些朝廷派来“镀金”或“掘金”的官员,前者为自己的家乡和亲人,会比后者更重视长期规划和发展,方靖远可不想跟那种有利就上,有害就退的人搭档做事。
文会这种事,他负责开场就行,若真要填诗作词就头大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