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的刺杀还是海州军斥候出去打探情报时的遭遇战,都难免有伤亡。
而那些“自焚”未遂的考生,除了两个谎报信息而坑死自己的,
其他人包括亲友已遇难的考生都决定返回故乡,一则是辟谣,
让家乡的人知道他们还活着,而海州的解试也并未为难他们;二则是去拉人,
劝一些当地有名望的士绅和读书人投奔海州。
完颜雍要拉拢的人,
方靖远同样也要拉拢,
两国之间的战争,
拼得国力当中,
不光要看双方的兵甲武器,粮草军饷,还要看长期的人才储备和后勤力量。尤其是在这个时代,人才同样重要。
张榜之日,恰逢中秋,方靖远让人张榜的同时,
也将前十名的考卷誊抄本张贴在贡院的外墙上,以示公允。
这次参加考试并完成全场试卷的约莫有五千来人,方靖远按照解试的比例,录取了一百零八人,然后又分了个副榜出来,上面有九十二人,一共两百个名额。其中正榜有名的考生,成为正式的贡举生,可参加明年在临安的春闱会试。而副榜的则可以入府学和云台书院读书,相当于预备生。
除此之外,方靖远还公布了一张招聘告示,列明了目前京东路的各州府内,各官衙和地方的缺员名单。这些地方要么还在宋金两方的拉锯战区,要么刚刚收复,尚未安排人手,或是只有个州官或知府,下面的县衙却无人打理,或者是个光杆司令……总之缺员之多,本来他也报给了临安朝廷,有些缺额户部安排了人过来,最抢手的莫过于海州,可其他地区的,就很难有人主动请缨。
像朱熹这样,本来是监察解试,最后居然肯留下来挑起府学和京东路学政的担子,已是少之又少。毕竟那些拉锯战区里的文官武将折损率都很高,敢来的都是真正视死如归的汉子。
既然临安那边没法安排这么多人过来任职,方靖远在给赵昚写了奏折获得批准后,就将一些低等阶的文官和衙门里的吏员职位公开招聘,并且保证他们以后若是还想参加解试都没问题,甚至品行优良政绩卓著者他还可以保荐直接去参加临安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