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时,哪怕周围有火器营的人护送,都引来无数人围观。
正因为如此,金人才正视到方靖远的手通过这些商道伸出去有多长,才会不惜血本地联系山东本地那些尚在苟延残喘的山匪们准备“劫道”。若是再放任他们这般发展下去,很快不光是山东,整个中原地区,都会被他们逐步蚕食,再无他们的生存之地。
而此刻,霍千钧正坐在马背上,看着自己的手下们赶着马车,将这一批冬衣送去枣庄,顺便再运回这几天开采出来的石炭。
这石炭真是个好东西,比木炭经烧不说,温度高,烟气小,就连烧完后的煤渣,碾碎了都可以混入水泥中铺路,简直可以从头用到尾,一点儿也不浪费。
关键是枣庄的煤山产量丰富,早在北宋时期,镇守徐州的苏轼就曾经让人在枣庄挖过煤过冬之用,只是当时的人对烧煤还多有疑虑,加上技术不足,并未大量开采。而如今有了大型开山工具和队伍,严格的煤井官吏制度,使得产煤量大增,不光供给济南府,连沂州、徐州和海州那边都有人过来运煤,需要的人手越来越多,工人的待遇也跟着水涨船高,从最初管吃管住一天十文工钱,到如今已经翻了不止一倍。
所以这次的车队里,不光有给他们送去的货,还有打算去那边打工赚钱的工人,以及那些工人的家人。因为大量的人口聚集,那边已经形成了小型的村落,不光有煤矿的人,还有亲属和周边去贩卖各种吃食和杂货的人,毕竟只要有人就有消费,尤其是矿上的工人都是日结工钱,手头有钱又随时能赚到钱,就有更多花钱的欲望,从一开始吃个馒头窝头管饱就行,到后来还想添点卤货肉食,或是喝点小酒……
于是矿场之外,从一开始多个包子摊,到卤肉摊到米酒摊……起初是矿上工人的家人自己做来摆摊的,后来摆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附近的村子也有人过来做买卖,就自发地形成了一个集市,热闹的丝毫不亚于普通的村镇。
人多,眼杂,口也杂,就免不了会有些消息泄露出去。
比如这次出发的时间和所带的货物,尤其是经过上月发赏钱的经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