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了原本的商家势力。
起因不过是粮商们给江北的粮食价格抬了两成……如今江南的盐价跌了三成,
其他相关产业都跟着大跌不说,连粮商盟囤着的粮食都卖不出去了。毕竟,除了那些大粮商之外,
更多的普通商人也有门路收集低价粮运去北方换盐,这一进一出的利润,远高于涨上去的那点粮价。毕竟,从前年官家让南方各地推行种植双季稻后,工部又推广改良的农具,使得米面产量几乎翻倍增长,粮价比先前跌得太多,就算涨一点,也比不上贩盐的利润。
要知道,就算江南的盐商,也得先从官府盐务衙门买了盐引,才能去盐场购盐运销,其中的关节越多,消耗折损越多,几乎每个关节部门都会雁过拔毛,哪里像方靖远在江北的京东路盐场那样,统一生产,直接销售,以粮换盐,简单粗暴的方式反而是中间环节最少,几乎没什么折损。
而江北的官场几乎都是重新组建的新丁,那些尚未经过官场洗礼没学会官场规则的书院派,虽然只是“临时公务员”,却比正式的官员更恪守法纪,一丝不苟,充满了朝气和为官为民的热诚,使得整个江北京东路原本荒废破败的城市,在短短数月间,就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和蓬勃生机,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建设,几乎一天一个样,其中产生的无数商机更是让走过路过的商人们眼都红了。
海州黄金港那一波没赶上的,现在的京东路重建若是再赶不上,以后在大宋的商圈里简直就没法混了。
毕竟这几十年大家窝在江南的确发展迅速,可竞争之残酷,从临安御街每月花样百出的节日和促销就可以看出,有限的地方和市场消耗了他们大多的精力在竞争上,自然就抬高了成本减少了利润,而如今江北的大片“空白”出现在眼前,又有云台书院和齐鲁书院研究的那些层出不穷的“发明”和新产品,简直就是一个聚宝盆,去晚了就赶不上趟了。
弹劾无用,赵昚就笑看他们气急败坏地回去清仓,暗暗在心底比划了个倒竖着的大拇指,“该!”
囤积居奇,尤其是粮食,在什么时候都是最可恶的存在,可因为这些人大多跟朝中高官纠缠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