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在蒋作宾到柏林前,中国驻德使馆,竟连一辆汽车也没有,遇到外事活动,临时借车,手忙脚乱,不仅误事,也常为人笑话。不仅如此,其馆内外破旧之状也实在令人惊讶。檐壁斑剥,窗帘破旧,椅面碎洞相连,暖气常无,被外人讥笑为“冷宫”。
他到任之后,立即着手设计修缮房屋,更换室内陈设,安装对讲机、暖气等设备,使公使馆面貌焕然一新。深秋,在馆内开宴会时,即使袒胸露背的女宾,也都不觉一点凉意。从此,“冷宫”这一绰号再无人提起。蒋作宾又定做了一辆汽车,驻外使(公)馆,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他很注意在这个窗口树立中国的威望。
对于如此年轻的驻外公使,陈文强是很看重蒋作宾的能力的,希望他在欧洲这个多事的外交大舞台上多加锻炼,对他的一些要求也很支持。
“奥国确实是列强中比较弱的一个。”陈文强点头赞同道:“德国拉上这样一个拖累的盟友,确实很不利。”
“北方日尔曼人,尤其是普鲁士人,很看不起奥地利人。虽然奥地利曾经是日尔曼神圣罗马帝国的中心,曾经发扬过帝国的光辉,并且也曾经屡次抵挡住土耳其的征服狂潮。”蒋作宾接着说道:“德意志帝国在国际事务中越来越表现得强硬,这与帝国在经济、工业等实力因素有关。”
“是的,德国崛起了,也开始要求在全世界有阳光的土地下争取属于自己的地盘了,德意志变得越来越有扩张性了,开始觉得上天不公、给德意志的生存空间太小了。”陈文强别有深意地笑着说道:“俾斯麦的战略节制与和平发展的国策被野心勃勃的军事扩张政策所取代,这是很危险的。”
有人说俾斯麦不被罢免,一战就不会发生。这种观点是很荒谬的。众所周知,一战是彻底的帝国列强战争,是没有正邪之分的。资本主义内部发展过程中的种种矛盾激烈到了一定程度,必然引起争夺。在当时的表现形式就是帝国主义战争。即便俾斯麦活到1920年,他发挥自己的外交才能,也只能对战前局势产生局部影响,不可能改变战争性质,更不可能决定战争的发生与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