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军人来说,这种模式的战争,在传统上是非常熟悉的。为了国家利益,英国每个世纪都卷入了欧洲大陆的战争。英国每次卷入战争的目的,或是为了消灭海上的竞争者,或是阻止某一大国控制整个或大部分的大陆资源。”
“战争看来是不可避免的。”蒋作宾说道:“只是时间上难以把握,要想发动战争,借口是不难找的。”
陈文强对此表示赞同,巴尔干问题错综复杂,任何时候都不难找到适合的宣战理由。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所以缺乏控制,一部分也是因为缺乏筹划的结果。
当政府策划战争时,总认为战争能够在接受的范围和容易控制;但战争的来临若出乎预料,则战争也就很可能自己决定其路线。当1914年各国政府投入战争时,都没有明确而肯定的战争目标。假使在开战之前,各交战国有确定的目标,则战争也就易于适可而止,不至于作无限化的发展。
“在战争的时间上,我们可以做下推断,那就是在德国的经济和工业实力超过英国的时候。”陈文强沉思着说道:“按照现在德国的发展速度,恐怕战争并不是很遥远的事情。所以,我们必须做好切实的准备。海军,不是一朝一夕能发展起来的;而陆军,必须在战争爆发前具有一定的规模,起码要超过日本。对于可能的海上封锁,我国却是不怕的。”
“我国的资源丰富,又不是依赖于海外贸易,在这点上确实具有优势。”蒋作宾说道:“而且一个封闭和平的发展环境,对我国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日本,终归是个岛国,如与我国再次发生战争,只要政府的决心不可动摇,陆军的战斗卓有成效,使战争回到传统的消耗战模式之后,日本的失败就只是时间问题。”
“你说得非常正确。”陈文强对蒋作宾的赞赏之情溢于言表,笑着说道:“你上任后所做的外交工作也很有成效,外蒙问题的顺利解决,你功不可没。来,接着给我说说威廉,还有首相贝特曼的详细情况。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咱老祖宗的这句话,想必外国人是无法理解透彻的了。”
正如德国在科学和教育的基石之上,找到了后发国家赶超先进国家的发展模式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