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日生与留美生在中国历史舞台上不断成为主角。吊诡的是,当大多数留日生连日文都说不流利时,留美生却多数能够学贯中西,涌现了不少泰斗级的人物。当大多数留日生热衷“主义”与“革命”,为了“主义真”而“砍头不要紧”(无论砍别人的头还是砍自己的头)时,留美生则更为关注“问题”,关心文教,关注科学。
在陈文强看来,日美两国如同股市中的长线客和短线客,做长线的美国与做短线的日本在中国体现了鲜明的对比:从日本进口的各种速食“主义”、“思潮”潮起潮落,而从美国“进口”的“德先生”、“赛先生”成为日后持久的理想灯塔,尽管很多时候其光芒实在太过微弱。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谁也别把自己看得那么高尚,虽然美国的政策使中国获得了利益,但并不意味着美国就真的那么无私,探究到最后,依然还是国家利益在引导着这一切。
当然,现在中美、中德关系正处于蜜月期,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美好,都那么坦荡无私,处处都体现着兄弟般的友谊。中国巧妙地分别向美德两国表示出在远东将义不容辞地挑起拒俄反日的重任,毫无怨言地为美德两国的利益服务。这种表示是如此的真实可信,而且是用实际行动来证明的。
而正是利益的关系,注定了美德联盟不可能实现,也就使中国能够保持相对独立的地位,既不必因为加入同盟国而受到协约国的干涉和威胁,更可以让双方都对中国采取审慎的态度,以免中国被迫做一面倒的选择。
对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参战并且加入协约方一方,陈文强一直有着冷静的判断,虽然看起来这是随着战争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偶然性,但从本质上讲,从后起的帝国主义大国的地位看,美国卷入这场重新分割世界的帝国主义大战却是必然的。
美国是“中立”,还是参战,何时参战,以何种形式参战,这一切都还是取决于它本身的利益。“中立”,一方面是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和平主义很强烈,人民反战;另一方面的真正目的是在等待时机,捞取实利。正如美国驻英大使佩奇所预见到的,战后“差不多所有欧洲国家都快要破产了。海上将不再有德国。而十年以后……整个世界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