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从大的方面来看,包括德国在内,所有列强都是中国的敌人,将列强实力削弱得越多,对中国的发展越有益。当然,中国方面不会将自己全部的东西都展示给德国人,有些关键的东西是要留在最后的。
对于中国来说,虽然比历史上好了很多,起码没有因为大借款而丧失利权,但初期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依然不是自力更生能解决的问题。军费开支,已经非常巨大了,要建立装甲部队,就更是捉襟见肘。
这不同于建药厂,凭着对陈文强的无比信任,凭着对预期的巨额利润的贪婪,甚至只要把风声放出去,想分一杯羹的人是打破头来争抢。加强国家的军事实力,这可是无利可图的事情,起码在眼前是这样的。
1913年十一月中旬,陈文强回到了北京。
此时,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已经落幕,奥匈帝国支持的保加利亚遭到了惨败,战争的危险似乎又一次烟消云散。但陈文强却知道,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就要爆发。虽然不知道是否会重蹈历史,但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决早晚会发生,这是帝国主义之间的深刻矛盾所决定的。
北京还是北京,但变化却是很明显。轿子见不到了,汽车增多了,都是中美和中德合资工厂生产出来的。在喇叭的不断鸣声中,人们不再用惊奇的目光紧盯着不放,而是若无其事。
在平静环境中生活了两三年的百姓恢复了很多生气,原来脸上麻木怯懦的表情少了,挺直腰背,对路上的巡警也敢直视,甚至理论几句。
没有列强的压制,没有不平等条约的剥削,只要政府高效,中国的发展速度应该更快一些。陈文强拉上窗帘,微微闭上了眼睛。
战争,老百姓并不知道这个怪兽已经近在眼前,他们享受着简单的、眼前的和平和快乐。但要保证这种和平和快乐的长久,中国就必须借助战争而真正崛起,只有彻底打败东洋那个最凶恶的敌人,中国才能彻底无后顾之忧。
汽车驶进了中南海,陈文强直接来到了大总统的办公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