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普遍不足,仅把它作为一种辅助兵力用于近岸防御,认为潜艇只不过是弱小国家的一种偷袭武器而已。
“按照政府的推测,在亚洲,海军的主要敌人就是日本。”陈文强缓缓说道:“我国的海军若与日本进行水面舰队主力决战,毫无取胜希望。作为一种补救和取巧的手段,我国才大力发展潜艇部队,并且由海军部成立了专门的潜艇战术研究小组。截止目前,这个研究小组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说着,他转头望向李准。
李准点了点头,说道:“确实是这样的。在进行了多次模拟演习之后,我们得出了令人惊讶的结论。首先,潜艇的最大的特点是隐蔽性好,这是其他任何兵器也无法比拟的,如果某一敌舰被我方潜艇发射的鱼雷击中,仍可能判断不清我方潜艇所在的方向,更不用说主动发现我方潜艇了;其二,潜艇具有较强的突击威力,它所携带的鱼雷是对军舰最有杀伤力的武器。”
停顿了一下,他继续说道:“假若一艘潜艇上的鱼雷发射管内的鱼雷同时发射,并且都命中目标的话,那么,迄今为止的任何种类的大型水面军舰都将被击沉或击毁;第三,对于日本这样资源匮乏的国家来说,用潜艇消灭其运输船,用封锁和经济战手段拖垮日本,并不是异常困难的事情。总之,我国海军与日本海军作战,虽无取胜把握,但应付的办法还是有的。”
陈文强很高兴李准等海军军官得出了乐观的估计,而且在潜艇作战思想上取得了很大进展。这些情况,使他对用潜艇遏制日本舰队,成功保卫青岛,更加地充满了信心。
要知道,在一战期间,潜艇的威力和作用得到了充分的显示,仅德国潜艇就击沉英国等协约国的运输船5800余艘,约1400万吨。此外,潜艇还击沉了包括12艘战列舰在内的水面战斗舰艇190余艘。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了倒计时,现在已经不能以年来计数,而是以月,以日来计算。懵懂的人是幸福的,陈文强有时真是羡慕他们,而他却要数着日子苦盼。
1913年十月,德国代表团抵达了上海,陈文强亲自赶去迎接,表示出了足够的礼遇和重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