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迷惑,但却并未放在心上,因为这个前提条件在德国政府看来是不大可能出现的。当然,他并没有这么大的权力,他需要向国内请示,请威廉二世定夺。
“贵国政府的要求我可以向国内转达,希望能够顺利达成协议。”法金汉与德国公使耳语了几句后,有些抱歉地说道:“不过,有条件交还青岛并不困难,但解除武装的事情恐怕有些麻烦。因为在此之前曾有过恶劣先例,日俄战争时有俄舰一艘遁入胶州湾,自行解除武装以接受中国保护,结果却被日舰直接掳走。所以,在青岛德侨及陆海军保留武装以供自卫,这样比较安全。”
“现在不是满清统治的时代了。”陈文强断然拒绝道:“类似的事情绝对不会发生。我国的军队为了国家的荣誉和主权,不怕与任何国家血战到底。我可以明确告诉阁下,解除贵国青岛驻军的武装后,他们将被转移到新疆或蒙古,在对俄国人的战斗中发挥作用;或者由我们组织中立国船只予以遣返。”
“我国政府可能需要一个书面保证。”德国公使说道:“当然,为了应付这种特殊情况,我们还可以多想些应对方法。”
“书面保证是可以的。”陈文强笑着举起了酒杯,说道:“恕我直言,贵国在远东的军事力量敌不过英日两国,与其给日本人制造些无关紧要的麻烦,损害我国的利益,倒不如保存下有生力量,为以后的变局作打算。当然,贵国如果能将青岛归还我国,得到的利益将远远大于失去远东的据点。我国所能拿出的东西,可是非常优厚的,将对战局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法金汉和德国公使相视一笑,共同举杯。虽然他们不知道陈文强的自信源于何处,但这些已经不是他们所能决定的了。
对于青岛问题,陈文强看得很重,也与参谋总部仔细研讨过欧战爆发后,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以及相应的对策。
最理想的莫过于在英国宣战后,日本宣战前,德国主动将青岛归还中国;次之则是德国方面进行拖延,用外交努力避免日本参战,外交失败后,将青岛归还中国;最坏的结果便是德国人脑袋进了水,以为凭那几千海陆军能挡住日英的联合进攻,不把青岛交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