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忙碌了一天后,陈文强坐在办公室里,一遍一遍想着提前的布置,希望不放过哪怕一丁点的小漏洞。
费迪南大公被刺杀,中国政府立刻全速运转起来,国防委员会成立;山东前线指挥部成立;以军事演习之名集结在河北、河南的军队开始秘密向山东运动;东北部队进入戒备状态,密切注视着辽南日军的举动;海军舰艇加强了巡逻和戒备,潜艇部队整装待发;国安部的情报搜集和汇报加快了频率……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能不能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就看这一次行动能否顺利进行了。
现在的陈文强,能预料到战争的开始,却也不敢十分确定战争的结局。德国公使曾充满信心地向他透露,德国已经制造并装备了数百辆坦克,击败宿敌法国应该不出意料。
按照德国的工业能力,在半年内制造数百辆坦克,陈文强认为即使有水分,也应该不是很大。如果德国真的能在闪击战中击败法国,那战争的形势将如何演变呢?中国又将何去何从?保持中立,静观其变,现在看来确实是老成谋国的计策。
德国公使今天拿出了比较有建设性的意见:如果欧战爆发,英国真的向德国宣战,德国将把青岛归还给中国。并且在中国宣布中立后,在规定时限内撤走胶州湾舰队。至于青岛驻军,精锐将先行抽调,返回德国,只留下几千二线部队。如果战争爆发,也将乘船赶赴德国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加强那里的武力。介时,中国将把青霉素生产设备和技术无偿转让给德国。
得到这样的结果,陈文强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慷慨地将飞机射击协调器的技术告诉了德国人,并代表总统承诺,马上供应德国五万支青霉素,作为战争初期的消耗之用。
德国人到现在,还不十分相信英国会向德国宣战。而且,由于掌握了坦克的制造技术,军备得以大大加强,对战争的信心也是满满的。
在德国人心目中,青岛的地位在急剧下降,况且也未必会有中国政府假设的归还青岛的前提条件发生。即便是发生了,只要战争打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