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别说是在这个时代,就是放在现代,万平安也到了要被家长疯狂催婚的年纪了。但他现在正在西北搞石子田,即便万苟和詹花花夫妻想催婚,也没法跑去西北……不知道平安的缘分会不会正好在西北?
\n
关于小辈婚嫁的事在万商脑海里转了一圈就消失不见了。
\n
她不是那种爱给小辈做媒的。
\n
还是思玉的事情更重要,思玉因为和万商聊过扶贫的问题,决心把自己的文章撕了重写,所以没赶上在第一张正式的报纸上刊登。
\n
万商心说:或许会有些可惜,因为第一张报纸很可能会被选入未来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历史书里;但思玉本人并不看重这些虚名,所以什么第一不第一的,其实也不重要。
\n
考虑到种种现实问题,报纸果然是一月一期。不过遇到特殊情况随时能加印。
\n
思玉的第一篇和扶贫有关的文章出现在了第三期报纸上。
\n
此时京城里已经出现抄报员了。
\n
和后世相比,每期报纸的印刷量不算大,只有两千份左右。但对比此时的印刷物来说,两千份已经很多很多了。只是这两千份中大约有一千份会送去各地的官衙,在各地进行张贴。剩下的京城权贵还要分一分。实际上用于售卖的报纸并不多。幸好就是各地衙门都新安排了张贴报纸的地方,有识字的平民真想读报,还是能读到的。
\n
报纸的职能从后世那种方便大家获取信息变成了一种来自朝廷的威慑。
\n
朝廷似乎在说我有这般利器在手,虽然平时只是浅浅地用一下,但谁要是敢和我玩舆论,我奉陪到底。
\n
在万商看来,这哪里是她记忆中的报纸啊。
\n
不过对于此时的人来说,每个月都会印两千份新报,这个效率还是极其惊人,刻印肯定是做不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