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刘伯安当年终究还是太过于仁慈了,蛮夷畏威而不怀德,若不是刘伯安放松了些许乌桓人的项圈,何至于此?”
十年,已经足够上一代的乌桓人忘记汉威,也足够新一代的乌桓青壮初步成长起来……
更重要的是,刘虞放开了些许项圈,公孙瓒又手段略显粗糙地收紧……
人性使然,新一代成长起来的乌桓青壮为此不满而爆发叛乱,倒也不足为奇。
不过,这终究掩饰不了乌桓人这一群体,本质上就是一群白眼狼。
昔日劫掠,不以为耻;拔其爪牙不过十年,复生,不过恩露有所变化便生反叛之心。
司马懿低声提醒道。“老师,若仅仅是乌桓人内外勾结,难以做到这般地步,或就是曹魏所暗中串联。”
对于司马懿的这个结论,李基反倒是稍加思索后,略显犹豫地推断道。
“曹操此人为达目的,行事不择手段不假,但其对待异族的态度,不应有这般作为才是。”
“昔日如何,今日不一定仍是如此。”
司马懿难得地出言反驳李基,认为必然是曹操在背后所推动。
人性,最是经不起考验,也是最容易变化的。
纵使昔日曹操为良家子,如今这一代枭雄为了霸业,还会介怀一些底线乎?
不过此事是或不是,于大局而言无甚区别,本质上确实是大大缓解了曹操所面临的压力,暂时无须担心背腹受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