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时期、不同状态、不同心情之下,都可能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三顾茅庐的时候,刘备能拦得住张飞去烧诸葛亮的茅庐,却拦不住这个时候的张飞鞭挞自己。
因此,对于如今才二十岁出头的刘备而言,以着“欲擒故纵”的方式来争取地位的意义不大。
当即,李基揉了揉有些发涨的太阳穴,重新将目光放在那三个选项之上。
【1、欲擒故纵;2、舌战三英;3、虚张声势】
“欲擒故纵”还能重新推演,然后李基可以选择更快的起床,避免暴躁的张飞耐心到达极限。
但是在意识到这个时期的刘备不吃这一套的情况下,李基自然不会再一次进行无意义的推演,这一次李基的目光在“舌战三英”与“虚张声势”之间游离。
“计谋模拟器”是基于李基自身的能力来进行推演的。
比如李基不明白“十面埋伏”具体是什么的情况下,无论如何“计谋推演器”都不会有出现“十面埋伏”这个计谋的选择出现。
甚至,某个计谋在推演之中的成功率,李基发现也与自己对这个计谋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存在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因此即使还没有真正开始推演,李基也清楚“舌战三英”与“虚张声势”大体需要怎么做。
“舌战三英”之中,所谓的“舌战”自然就是跟刘关张辩论,正面尝试以着碾压他们的才学与见识获取信任与地位。
至于“虚张声势”,无疑就是故弄玄虚,大体就是凭借着对未来的了解,卖弄预测,继而让刘关张惊为天人。
这二者都是与刘关张交流,但交流的方式恰好相反的那种。
尽管李基很骄傲自己的九年义务教育,但是也很清楚自己的短板是根本还没有机会在这个时代去慢慢钻研各种兵家书籍。
不过,一个卖草鞋的,一个逃犯,一个杀猪的。
因此,正面以一敌三舌战的话……依然优势在我!
只是,犹豫了片刻,李基还是选择了【虚张声势】。
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机会只剩一次,容不得李基冒险,相对比正面舌战,无疑还是“虚张声势”的风险更小。
【在刘关张于屋外等待之际,你结合了上一次推演的教训,决定以着虚张声势的方式来应对刘关张三人的来访。
你不想前半生跟着刘备颠沛流离,兵败兵败再兵败,逃难逃难再逃难。
你希望你的人生始终被成功所贯彻。
你内心依然有着未曾熄灭的雄心志向,你希望你能成为改变时代之人,你渴望在这英杰璀璨的汉末时代绽放出不被任何人所掩盖的光芒,你想让自己的名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