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了一声,倒也在连番的试探之中大概明白了刘焉的心理底线,更试探出了某个重要的信息。
随即,李基正色道。
“不过面对太守大人的困境,基冥思良久,倒想出一法,既可让太守大人无须进入朝堂,又可一展心中之志,使大汉恢复河清海晏。”
“嗯?子坤先生,请说。”刘焉有些好奇地问道。
李基缓缓地开口道。“不知,太守大人可知于绥和元年,汉成帝曾改刺史为州牧。”
顿时,刘焉的眼中精光大放,甚至忍不住霍然起身!
刺史,仅有监督权;州牧则是真正意义上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
看着刘焉的反应,李基进一步确认了此刻的刘焉还没有想到“州牧之策”,否则不会如此失态。
但此刻刘焉也顾不得自己的失态,径直走到了李基的身旁,低声道。
“子坤先生可有法子教于老夫?”
“若太守大人能于黄巾之乱中立下足够功勋,再向天子献上此建言,正值朝堂之内三方倾轧之乱象,天子或会实行此策,以保四方平安,防止黄巾乱党再现。”李基答道。
“吾麾下从官督贼曹刘玄德灭六万黄巾军之功勋,够否?”刘焉问道。
“不可!”
李基摇了摇头,说道。
“太守大人若如此行事,或会让天子认为太守大人不过是为了自己的晋升之路,故以献策罢了。届时天子大封四方州牧,唯独将太守大人调入朝堂,又将何如?”
刘焉点了点头,习惯性地用力捻了捻胡须,眯着眼睛一边思索着,一边问道。“那子坤先生认为该如何行事?”
顿了顿,刘焉一手抓住李基的手腕,摇了摇,说道。
“若老夫为州牧,请子坤先生为别驾也。”
这个承诺,可谓极重,州牧佐官别驾之尊,足可称一州文官之首。
显然,在李基提出“州牧”一词后,刘焉就彻底心动了,不惜一切都意欲争取州牧之位。
甚至在刘焉看来,掌管一方军政大权的州牧,又与真正的裂土封王何异?
与其进入朝堂之中,与多方势力相互倾轧,不如以汉室宗亲之身坐居一州之地,静观天下之变,享人间安乐富贵。
对于刘焉给出的承诺,李基不置可否,而是接着说道。
“此事易矣,太守大人可做大公无私之表率!”
“一边将大破黄巾之喜讯呈献天子,一边命令麾下督贼曹玄德兄率军即刻南下直援冀州。若玄德兄于破妖道张角之中立下功劳,太守大人之功劳又岂会被天子所忘?”
刘焉闻言,脸色兴奋得不自觉地潮红了起来,甚至堪比门外守着的关羽。
对于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