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众多潜水员先后开展水下作业,围堰筑堤的前提工作在有条不紊的展开。
阳光撒在河岸上,暖洋洋让人身心愉悦。
可水面之下却是另一番光景。
浑浊的河水隔绝了大多数的光线,温度在二十度上下浮动。
河岸周围是浅水区,能见度保持在一米左右。
越往航道方向游,能见度就肉眼可见的开始降低。
带着定位仪,潜水员游到了指定区域。
而定位装则由工作艇运送到位。
上下合作,将木质定位桩竖着插入到满是淤泥的河床下。
再由船上的工作人员进行固定、敲打。
没有专用的打桩机,他们只能依托这简单的工具来完成定位桩的安放。
随后在工作艇的帮助下,潜水员顺利在七根定位桩上端,绑好了醒目的浮标线。
深度的测量则更简单一些,只要把便携激光水尺放在水面上,几秒钟后便能记录到准确的数据。
以此类推,便能得知围堰区域的河水深度变化。
不过工作看似简单,但完成测量与浮标线的安装,仍旧花费了半个小时才完成。
完成前期工作后,叶知秋就与两位工程师、水利专家冯总工一行,站在河岸旁,推敲着围堰数据的整体细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