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刘大丫鼓起勇气,上前拿起一把葛麻,熟练地捻开纤维,点点头:“能!堡主!就是慢…纺车…得有纺车…梭子…织机…”
“画样子!要木头让伐木队去砍!要工具让铁匠铺帮忙打零件!”李琰指着最后一间石屋,“织坊,交给你们姐妹!堡子里几百号人等着穿衣御寒!先纺麻线!再想办法织布!”刘氏姐妹看着那间属于她们的“坊”,眼泪扑簌簌往下掉,用力地点着头。
陶坊最先燃起希望。王陶带着几个分给他的半大小子,在山溪边挖坑淘洗陶泥,一遍遍过滤杂质。
孙瘸子按他画的图样,敲打出简陋的陶轮框架和修坯刀。一座用石块和粘土垒起的、歪歪扭扭却冒着浓烟的土窑,很快在寨子西北角立了起来。第一批粗陶胚子在窑火中经受着考验。
皮坊弥漫着刺鼻的气味。
张奎带着人架起大木桶,用石灰水浸泡兽皮,刮去腐肉油脂,再用芒硝鞣制。硝好的皮子挂在支架上晾晒,散发着皮革特有的腥膻与坚韧气息。
织坊里最是安静。刘氏姐妹带着一群妇人,坐在石屋门口的光亮处。她们用简陋的木棒和自制的陶纺锤,将处理过的葛麻纤维,一寸寸捻成细细的麻线。嚓啦…嚓啦…纺锤旋转的声音单调而执着,编织着未来的希望。
叶七娘根据李琰的指示,制定了详细的工分奖励细则。工匠不同于普通劳力。王陶烧出一窑合格的陶器(哪怕只有一半能用),工分翻倍!张奎硝制出一张上好的皮革,工分翻倍!刘氏姐妹带人纺出足量的麻线,工分也远超拾柴、挖土!
“干得好!工分多!口粮足!还有额外奖励!”叶七娘的声音在工坊区回荡。
重赏之下,工匠们的眼睛都红了。王陶守在窑口几天几夜不合眼,张奎刮皮子刮到手抽筋也不肯停,刘氏姐妹捻线捻得手指渗血,缠块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