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实上,朱家兄弟虽然天各一方,但常有书信往来。
朱龄石辅佐刘义符留守建康,对这位世子了解颇深,连带着,朱超石也比王镇恶、沈田子、傅弘之更清楚刘义符的性情。
快十三岁了,还是个小孩子心性,的确不适合当储君。
但朱超石也没想过要依附刘义真。
他跟王镇恶、沈田子、傅弘之的情况不同。
朱超石不在长安,抗击胡夏也不是他的责任,不需要他与刘义真戮力同心,也不必担心因此被打上刘义真党羽的标签。
他写信给朱龄石,只是暗中提醒兄长,不要因为刘义符如今是世子,便急着向他效忠。
以刘义符、刘义真兄弟二人的表现对比来看,只怕将来会有易储风波。
夺嫡历来是赢家通吃,而失败的一方,则会被打落深渊。
轻则赋闲,从此不受重用,重则有性命之危。
朱家兄弟不是王镇恶、檀道济,这两个人是真的没有选择的余地。
王镇恶要想保命,必须成为刘义真的党羽,支持他上位。
檀道济给刘义符当了许多年的司马,在世人眼中,他就是刘义符的头马,与刘义符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当然,这里的世人并不包括刘义真。
而朱家兄弟完全可以中立,不站刘义符,也不站刘义真,只站刘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