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人一边擦着汗,一边对曾凡说:“你们夏天可以到地道里凉快啊,那里可是个好地方,冬暖夏凉。”
看到王举人终于提到了地道,早有准备的曾凡就说:“地道里一进去是可以的,可是待久了就烦了,要不是战乱,为了躲避敌人,没有人愿意长时间住在地道里。王伯伯见多识广,对于这里的地道一定很了解吧?”
王举人摇摇头,“就知道这里有地道,是什么人建的,我可不清楚。”
曾凡说:“我听曾芸说是你主持编的县志,怎么县志根本就没提过这里?”
王举人说:“十几年前失火了,原先的县志被一把火烧掉,大清的最后一任县令找到了我,我说难度太大,就想推脱。那个县令一再恳求,私下对我说,大清快完了,他想利用最后的时间为这里做点事。我看他是个好官,就同意了。”
“可是,从哪里下手呢,整整过去了一个月,都没有头绪。有一天,在城里无目的乱逛,看到有个人背着些旧书在卖,我翻了一下,居然找到了县志的一部分。心中大喜。摸出了身上所有的银两,把这些残缺的县志高价收购。”
“我问他县志剩余的部分现在在哪里,那个人说他家里就这么多,我没有办法,就把这些县志抱回家中,细细研读。让县令成立了一个班子,我和那些人把这些存在的整理完毕,又实地考察,补充了一些资料。就在这时,皇帝退位,民国成立。”
“这时人心浮动,编撰县志的班子也解散了,等了半年,我才找到新政府,又组织了另一批人,好不容易把县志弄了出来。”
“关于这个地方,我在收购的那些县志中找到了一张残破的书页,上面就只有你们这里的一张地图,后面文字的记录可能是一个章节。我找了多年,却再也没有找到。但我确定县志有一个记载,也找过不少可能看过县志的人,他们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都矢口否认。”
“所以,我让你领着我到处去,就是这个原因,为什么我现在才告诉你,就是怕你知道了我的来意,专门找人来陪我,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