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此,各个科目的出题水平、难易程度,也都是大不相同。
如果说理科类内容的题目主要看难度,那么作为文科类的题目,就还是紧跟形势,大唱高调,其内容中蕴含的政治色彩也还是比较浓的。
像是语文科目中的作文题目一样。
苏秋月所面对的,就是二选一的作文题目。
题目一:从“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谈起;
题目二:紧跟领导人,永唱东方红。
面对这样二选一的题目,苏秋月在犹豫了片刻后,最终还是遵从内心,选择了第一个题目,这个她更擅长,也更能被她写出彩的题目。
“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这首诗欧是叶帅同志为激励、振兴华国而写,以让人们懂得,什么叫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精神。
因此,苏秋月在选择了题目一以后,写在作文方格里面的第一行内容,就是这首诗。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为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在构思、撰写这篇作文的时候,苏秋月先是以自己在为蝗灾进行研究时,同那些首都专家组的老专家们相处的时光与对话作为切入点,欲扬先抑地写出了种种科学的艰难,与因“落后就要挨打”所要面对的困难以后,紧接着又紧跟政治地写出了“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这番话,并以此点名题目,既说明了学习教育,以及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以及最关键的,就是他们华国人民不畏艰辛,勇于攀登的精神。
而为了承上启下,在结尾的时候,苏秋月同样引用了伟人的诗句,落笔在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一首《七律·长征》上面。
可谓是以诗代意,歌颂了先辈,也以此鼓励人们,要将学习和科学研究视为“两万五千里长征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