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夸张、煽情手段写出来的经历与成就的内容不说整个首都人民都看过,也至少得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人知道。
只见苏秋月拿报纸的手微微颤抖,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说道:“等会儿下车,咱们先去一趟首都日报所在的报社吧。”
苏有粮:“闺女你去那儿干啥啊?”
苏秋月:“要钱!”
……
所以,为什么首都日报要这样写呢?
当然是因为,这样的宣传是最能够引起人们的期待与共鸣。
因为他们这样的激动与各级领导示意的宣传都不是真的毫无意义地,而是有着其道理的存在。
要知道,一个在终于恢复的第一届高考中脱颖而出,以全科满分成绩横空出世的天才的出现,对于才经历了那宣传“学习无用论”让人“谈学色变”的十年浩劫,却又在结束以后,意识到他们已经落后太多太多,急于想要大跨步前进,来证明这十年并非没有意义,也总归是有收获,而不愿意甘落他人之后的华国人民而言,无疑是最令人激动,也最能够振奋人心的。
尤其是,这个天才还是农民子弟的身份,拥有数年不断求学的经历,以及一颗热爱学习,热爱祖国的热忱内心,还是为了解决蝗灾问题,而日夜不眠地研究出了“76杀虫剂”这个造福千万农民,解救土地的人!
当然了,那些在报道内容中所出现的夸张、煽情以及虚构的描写,虽然有些不符合现实情况,但这也是为了宣传,为了塑造出一个更符合人们内心对于天才的完美印象。
而事实上,在苏秋月尚未抵达的首都城里,随着报纸的发行,越来越多的人们知道了“苏秋月”这个名字,知道了她的身份、年纪,知道了她所取得的成就与为国家做出来的贡献,更是通过报纸,感受到了她那颗“爱国也爱学习”,热忱又赤城的心!
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