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却也着实是个无底洞。
要想把这些个存在维持下去,那就得府衙一直掏钱养着,可官家也无那许多的银钱,最后商商量量的,便着人牵了线,和萦州商会的人勾勾搭搭的把这事儿给办了下来——
无非就是商会里的商户出钱,帮府衙养着这些个孤寡老幼,间或着能分出去些不费什么技术的活计,诸如将结好的蚕茧拿开水泡了,用细刷子慢慢搅动着找到丝头,一点点儿的开始抽丝;又或是纳鞋底,将刷过浆粘在一起的布片裁剪成鞋垫模样,用针线一圈圈细细秘密的缝制出来,最后送去踏云坊做再加工……
都是些只消细心些,再多费些时间,便也都能做好的活计。
当然,做这些活计的人本就是孤寡老幼,一天下来却也做不了多少的工,和那些个正儿八经的熟练工没得比,虽说没得工钱,却也抵不上商户们垫进去的那些个银钱——
大头落在了府衙杂税的减免上。
朝廷的税收不能动,谁动,谁就是动了户部的神经。
但地方除却每年上缴给国库的那些个税银以及按着两成的自留之外,还有些便是地方所设的一些杂税,这是地方衙门运转的府库银子。
而按照士农工商四等,商人身上压着的税最狠,每年要上缴的税银也是最多,是以若是能在杂税减免上,给予商户些许便宜……
这不,你情我愿,勾勾搭搭的,这事儿便也就被萦州商会给承接了下来,每年在慈幼局、养济院、施药局和漏泽园里花了多少的银子,这些银子的来路去向,并着萦州府衙该给哪些出了银子的商户给予的减免等等,如此这般,便成了个三赢的局面——
除却那些个孤儿老人得了实惠之余,新任的萦州知府、萦州府衙并着萦州商会里的商户,在整个萦州城的名声口碑,却也就这么慢慢做起来了。
所以司微如今提起这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