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口罩,回到电脑桌前,调整摄像头、声音和各类需要用到的设备、软件,确保中途不会出现故障问题。
然后戴上口罩,等待时间到达9点。
——到了!
盛明安立刻打开摄像头,对面的布雷克也在同一时间打开摄像头,对方金发棕色眼、颇为帅气的脸出现在电脑屏幕前。
双方对视一眼,没有交流,但都默契的将镜头对准电脑。因为今天的主角不是他们,而是sar对地探测效能仿真建模的直播全过程。
比赛正式开始!
围观网友无比兴奋地讨论,无一不是更加看好布雷克。
他们在两人着手仿真建模就开始点评:[虽然仿真初期流程一致,但布雷克明显更轻松。他轻松的面对着镜头说出他仿真建模的思路,很快就进入sar对地探测区域模型各个坐标的求解,我打赌接下来推导数学模型、建立方程也能够非常轻松的解决,而且速度很快。]
[反过来看安,说实话我们对安很陌生,完全陌生。我不清楚他的思路,他的水平,而他也很安静,不像布雷克已经开始说出他的建模思路,好在我能看——]
[很明显,安还没有碰键盘,他还在构建思路。]
[安已经落后布雷克。]
布雷克一边求解模型坐标,一边抬头看右上角空白的屏幕,不由皱起眉头,仿真建模思路的构造虽说贯穿全过程,但并不是最难的部分,甚至可以说每个研究雷达工程的人都应该具备一个看到题目就立刻出现如何构建的思路的基本素养。
难道这个发出挑战的华国人其实没有真本事?
被多方揣测的盛明安确实是在构建仿真建模的思路,他习惯在脑海里演练仿真建模的全过程,细致到了每个容易出现误差和错误的步骤,反复推导确定这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