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斥,显然傅明裕这个问题令他觉得为难和冒犯。
老师收拾好表情,解释说,前期审核是非常严格的,而且是一对一的审核,并不存在中途换人的情况。就算领养回去的小孩子不合适,也不可能再送一个过去。遇到这种无理要求,他们会立刻关闭领养人夫妻的审核通道,不再来往。
老师的回答恰好验证了傅明裕的怀疑。
既然是一对一的审核,而非一对二,那么方家又是怎么做到的在几天之内换一个小孩子呢?
哪怕是小猫小狗,带回家养一段时间,后来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将其送人,甚至是遗弃,小猫小狗是一定会有感觉的。它们知道主人不要自己了,性格开朗的倒是能快速适应环境,性格内向的可能会因此抑郁,不吃不喝。
连猫狗尚且如此,何况是人?
小孩子的内心是最敏感脆弱的,他们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对环境的感知能力,会察言观色,知道大人是否喜欢自己。有的故意叛逆,有的故意讨好,都是被环境和成年人的行为左右。
老师说这里的小孩子都知道他们和外面的孩子不同,老师也不希望在领养这件事情上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又一次伤害——成年人的选择,在孩子看来是对他们的否定。他们会认为是不是自己不够好,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老师还举例说,曾经有过一两次,审核都已经通过了,领养的夫妻也准备来带孩子去新家了,却在临门一脚的时候变卦,说了一些自己的顾虑,最终放弃领养。
而在这之前,他们夫妻和小朋友已经相处过几次,彼此都很认可。可想而知小朋友突然得知这个消息,心里有多难受。整个性格都变了,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笑,也不爱说话,后来还问老师,是不是在相处的时候她说错话了?
老师是希望用这些事来提醒傅明裕,尽量不要给自己安排这样的“退路”,尽可能去为小朋友着想。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