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三人的讯问录像傅明裕反复看了几遍,特别是到方许这里,恨不得逐帧分析。
说到录音笔时,方许表现出的惊讶不像是演的——他的确不知道。
提到雕像,萧婓看上去更无辜,顾澎则是恼羞成怒、气急败坏——似乎雕像来自方许的可能性更高。
其实案件调查到这个阶段,已经形成完整逻辑链,可以递交检察院。
傅明裕却迟迟没有推进。
没多久,傅明裕就找到一个论坛,上面集合众多民间收藏家,经常有人在上面发帖,求助大家帮忙鉴定真假,因此论坛还展示出各路中外艺术品作者、画家、雕塑家的“签名”习惯。
雕像的签名比较特别,有的在非常明显的位置,有的则藏在很隐秘的地方,之前也发生过因找不到“签名”而搞错雕塑家身份的事件。
而本案的凶器雕像,就属于外观上找不到任何签名的那种,顾澎又说不上来艺术家的名字,导致技术人员无法确认身份。
傅明裕浏览许久,正好看到一个帖子,题目是:能否通过色彩习惯来分辨作品真伪?
下面有上百条回复。基本上都认为,色彩习惯是会不自觉流露出来的,其中包含着艺术家本人对色彩的偏好,也会在运用过程中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
有人举例,某某大师就不喜欢蓝色,极少能在他的绘画里看到,某某大师讨厌红色,几乎没有用过,但是到了某一个时期,却出现一幅大量使用红色调的画。
傅明裕心里闪过一个念头,便将方许代替林纯画的几幅油画和雕像进行比对。
为了进一步证实自己的猜测,傅明裕还请教了专业人士,得出的结论是:非常像是一个人的作品。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