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不同的人名、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行文方式……
像是接力一样,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在这些电子册上,一遍一遍地唤醒休眠的火种,一天又一天地在这里留下属于自己的足迹。
这些记录者到来的间隔不定。有的在前任停笔的十几年后就能找来这里,有的则要相隔一百多年,他们来之前的时空也很混乱,有的在苏凉之前,有的在苏凉之后。
——但不论相隔多久,不论所在的这个他乡世界是如何动荡变化、文明交替,他们的想法都是超乎寻常的统一。
有能力的,就继续前人的研究,寻找回家的路;无法进行研究的,就看顾这里,小心翼翼地守护,将一点希望与火种,代代相传。
有些人为了更好地研究,将一部分成果传递了出去,与外界的思维与科技碰撞。那个改变了整个星际格局的发明,人造空间门,正是因此而来。
最后一份记录,停留在近一百年前。正是这位记录者,动用自己的资源,在位于禁区的入口后面,又修上了一条长长的迷宫,用来筛选进入者。
而将基地入口从东篱本星搬到禁区内的,则是他之前的一位记录者。当时,“东篱”已经从一个国家的名字变为了一个星球的符号,且整个星球正陷入严重的气候危机,海平面在不断上升。他担心前人留下的入口和基地遭到破坏,于是将二者都进行了迁移,基地被他搬到了已经用人造虫洞连通的无人星球上,而入口,则改到了禁区内。
……为了延续前人留下的线索模式,他之后又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设法将那片禁区与“南山”这个名字画上等号……
从结果上来说,倒也不能算是不成功。
不过他显然没预料到,就在他死后不久,东篱就顺利解决了气候问题,并利用“空间门”等技术,正式开启了“星际大融合”时代。
——之后那名记录者就不是东篱人。他来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