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有了消息。
梅长宜回信:此事属实。
“宁城伯当年也是战功赫赫的一员猛将,武庙赏识他,因而年纪轻轻就得了伯爵之位。”秋泓一手举着奏疏,转身看向廷议中的众臣,“这样一个人物,在家乡欺男霸女,竟无人可以制裁,天底下,这样的事还有多少?”
徐锦南听到这话,张口就想和稀泥,可谁知秋泓下一眼便望向了他:“宁城伯倒是很有脑子,他心知本相出身少衡,万一哪天知道了这事,他的项上人头要不保。于是,就七拐八绕地,把本相身边的人,全都打点好了。”
徐锦南的脸色骤然一变。
“徐大宗伯,你收了他们父子多少钱?”秋泓当廷喝问道。
徐锦南登时冷汗如雨下,他忍不住偏头去看不远处的珠帘,今日,祝微应当是在那里听政的。
可是,珠帘之后空无一人,玩心难减的天极皇帝早已不知去了哪里。
此时是天极十三年,秋泓坐上相国之位的第十年,也是朝中最风平浪静的一年。
在这年的初春,秋云秉和秋淞登科,秋云净入国子监念书。
暮夏,秋泓罢免了陪伴了自己二十多年的师弟徐锦南,调走了他最亲信的学生章从梧,又看着祝微在多年挚友唐彻的告老还乡疏上盖了章。
这年深冬,一直留在天策军中历练的陆鸣焉离京北上,跟随已年近八十的王竹潇老将军一起,戍卫燕宁。
李岫如已两年未归,“信天翁”中隐有传言,说他早已真正叛去了天崇道。
传言终究是传言,秋泓也仍然是相国,可相国的身边却空无一人了。
第132章 天极十四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