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么踱着踱着到了一个面城背河的巷子口,两人转过进去,是一个造型端庄,敞厅悬廊灯的小茶馆,是六部说事,衙门差役聚拢之地,隔了一个后院,两侧游廊走下去,是一个五开间的两层仿古楼阁。
入门为头柜,说了身份,柜里头的人就出来喊“爷”,门口连排凳和里头的四角桌上坐的都是提督府绿营里的巡长,动辄以千总把总相称,再往里边是顺天府照磨底下的官吏,还有司狱的好些下僚,茶博士正在殷勤招呼,显然是两边都不敢得罪。两位小爷正在看着头柜上的价目,只觉背脊骨上发凉,回头一瞧,那些人忙转身避开,一时间茶楼里头静不出声。
没有多追究,跟着就往院内小楼里头走,单间都是满的,用菱格的折扇子围了三间,中堂已有了客,只好在偏侧落座,好在宽敞,又能欣赏院景,也尚能将就。
因着刚才话里有牢骚,两个人都懒懒的不想开口,两盏盖碗上来,四色茶碟子摆齐了,就低头品茗。
“这如今刚刚面圣,专折奏事,这前三本已看出齐靳此人着实厉害。”
只听折屏后头冒出这样一声,两人都是猛一转头。
“哦?殷兄快说是何三本?”
“这原不是什么秘密,说出来也不妨事,头一本是水道上的疏通,眼看就要动刀兵了,这一条运河自然是极紧要的,第二本是粮饷筹措,是谏言要各地自筹粮饷,这本也有人议过,圣上颇为喜欢。这第三本当真是从人情上来的,是前头江苏巡抚尚进的一首诗。”
“哦,这倒新鲜了,我正想听听,这尚某人我也是听闻的,为犯官进言,倒是怎么个厉害法?”
“古老爷不是官道上的,恐不能领略其中奥妙,那诗遍言有容乃大,为国效余力,生死不计,这桩桩件件都切中圣心,再者,你想想,当时尚进谏言长生军不可小觑,要遏于星火,江苏那些人连书他‘危言耸听’,动摇国本,这才流放抄家,如今长生都要抵两江,尤嗣承已经开跋到淮河一带,将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