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得劲,治中将齐靳拉到后堂,拱拱手,“谢大人周全。”
齐靳诚挚道:“内弟之事,未同霈公说明,我自反前言,着实惭愧之至,如何还敢承霈公的谢。”
见上官如此说来,治中眼里有泪,只是今日做寿,便坚持着,“便是大人内弟,论理也无妨,只是……”
说到这里,言语里有批评的意思,齐靳连道了两声是。
齐靳因安排了俞四一事,着实“出尔反尔”,内心愧疚难当,虽不至到“为渊驱鱼”的地步,想在治中这里,人品必然有所失了,现下才有机会同他一道,只是事出己过,再多言语也是借口罢了,只是诚心致歉。
两人相偕回至前头,老帝师仍旧滔滔不绝,只那些人有些懒懒的,有些已不听他所言,攒三聚五的聊起所闻,论到尤嗣承如今炙手可热,有人调侃道,“这番天地也不是等闲成就,看圣眷,看天时地利人和,看缺分,看时机,常言,朝中无人莫做官。”
“若论缺分,倒是一桩,就像齐大人,如今委身在顺天府内,据我知,原本仓场侍郎的缺也是可以顶,这专管漕粮的缺分和我们这顺天府官囊羞涩之低比起来,可真是云泥之别啊。”
谩说坐上都在廊庙,章台之地只消闻过“仓场侍郎”的,便知其监管十一个仓监督,着实是个好缺。
齐靳有所警觉,虽是私宴,也不能不谨慎,一个字、一个字很清楚的回:“通州掌天下漕粮之重,顺天府掌京畿刑名钱谷,皆是要津,何论孰轻孰重?”
府丞话锋一转,“齐大人这话很是,只是若齐大人驻了通州,那尤大人也不会在军粮上进退两难,求至江苏找王孚寅王大人借调军粮,还碰了一鼻子灰。”府丞是笑着说的,一双丹凤眼尾露着皱纹,样子很温和,“说到这里,这齐大人还是王大人的佳婿,怎么没有从中说和说和?”
“什么?!”这才是秘闻,众人只怕没听清。
齐靳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