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揽贤能并不是重点,修纂明史也不过是顺带的事情,康熙帝之所以临时开设词科,为的是让那些忠于明朝的遗民士子看到清朝的诚意。
而想要让所有人,尤其是江南一带的士子知晓朝廷对待遗民的态度,最好的办法自是大肆宣传。
——五十鸿儒名天下。
在康熙帝的授意下,这届的科举正科彻底被盖过去了,博学宏词科以及这届所出的五十鸿儒,一时间风头无两。
京城这边倒是还好,毕竟这里本来也不是康熙帝宣传朝廷仁义的重要地点。关键是江南一带,那里才是反清复明的大本营。
随着时间的推移,江南各地都开始相传鸿儒们的事迹。在不知情的人看来,五十鸿儒的身份相当得好,有那明朝高官的后裔,也有普通江南学子,更有来自于山野之地的隐逸。
这其中,一位严姓鸿儒的事迹又被广为传播,却是因为他祖父曾任前明兵部侍郎,与清廷有着国仇家恨,却被刑部官员推荐参加词科,他本不欲前往,先是力辞,又后装病拒考,但最后还是被押送至考场。在考试时,他又只作了一首《省耕诗》便交了卷。
原本,故事到这里就该结束了,然而康熙帝却因惜才,将他破格录取……
类似的事情还有好几例,甚至连路谦都在不知不觉间被抓了典型。
而路谦的故事就是属于悲情那一挂。
路家祖先都是对抗清军的义士,宁死不从英勇献身。只得一个垂髻小儿被家仆护送着前往了江南投亲,然而最后却只剩下了路谦这一根独苗苗,从小寄人篱下艰难度日……
当然,结果肯定是好的,路谦凭借自己的实力和永不放弃的精神,终于得以在博学宏词科上大放光彩,成为五十鸿儒之一!
多么励志又催人泪下的故事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