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短浅毫无立场的学生。
可再后来……
康熙帝这一招可真够狠的,短期内兴许看不出什么来,但长期影响巨大。旁人只忙着赞叹这次博学宏词科,取中者尽是汉人,且各种身份都有,唯有他一早就看出来了,这次词科压根就是提前部署好了一切。
是的,清廷原本就对此次词科取中者的出身来历做了周密的部署,重视前明达官显宦子孙,优容宠遇遗民隐逸和布衣百姓。
普通人施恩尚且图报,帝王的施恩怎可能没有阴谋诡计呢?
大势已去……
“老夫倒是要看看,你清廷何时气数尽!”
**
人在京城的路谦直到七月初,才收到了来自于老家的信和贺礼、节礼。
当然,早在他定品入职之后,就已经写了信回去。只是,他的信件没有朝廷的消息快,等他的信送到时,程大少爷已经病到人事不省了。
他在信上说了自己的奇遇,也提到了词科后又参加了翰林院馆选,如今是从七品的翰林院检讨,入职明史馆,专门修纂《二十四史》之《明史》。自然,也提到了借住书院对他的优待,在他入仕后仍允许他借住,还特别给他换了个院子。
书院也很苦的,这不是读书人都要脸吗?人家求上来说事发突然,没办法立刻寻到房舍,书院这边肯定是接口说,愿意住多久就住多久。
可这不是客套话吗?不然还能说,你赶紧去找房舍趁早搬出去吗?
谁知,你客气他当福气,路谦觉得借住在书院没啥不好的,主要是便宜啊!书院只收了他食宿费,每个月的花费才两贯钱。要知道,这可是在京城啊,两贯钱花一个月,还能去书院的藏书楼免费借书看书,多划算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