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造诣斐然,他所注的《六韬》也为不少谋士所追捧。慕家被抄后,各大书行怕引火烧身,把慕玄青所著的时文经卷通通烧了,便是少有余留的,也得偷偷摸摸藏起来,他隐世经年,还是头一回看到有人研读故人留下的书籍。
老叟状似无意问了句:“小郎君看的什么书?”
楚言归见老者虽年迈,但目光炯炯,眉宇间气度似乎也不凡,心下不由得有些怀疑老者身份。
他旁边就是一个装各类诗集时文的竹篓子,可以很好地掩饰自己手中拿的当朝禁书,楚言归并未露出慌张之色,只道:“一些打发时间的闲书罢了。”
他的腿大夫都说今后无望站起来,仕途是断了,楚言归想过自己要想出人头地,就只能成为别人麾下幕僚,而慕玄青当年所注的《六韬》,则是所有谋士都奉若圭臬的。
楚言归从前被姜夫人宠着,姜尚书又鲜少过问他的课业,他在书院跟一众纨绔斗鸡走狗,肚子里的墨水少得可怜,做篇文章简直是要了他的命,更多的时候是让家里的书童代写。
如今他想一步成才自是不可能,看这本兵书注集都吃力得很,只不过还是每日都逼着自己看,有不懂的地方,他就问老秀才,老秀才能给他字面上的解释,而楚忠和杨岫邴绍等人是在军中待过的,可以把一些他和老秀才都不知道的东西很形象的描述出来。
如此,这兵书注集虽然枯燥,但他慢慢的倒也看得懂。
老叟见楚言归面色沉着,心中倒是对他有几分欣赏之意,他如今虽不为人效力了,躲在一隅卖酒,可外面的消息他还是知道个七七八八。
楚家举家离京,天子震怒,如今楚家定居西州,这古董羹东家是个姓姜的年轻姑娘,少年又与那丫头面容肖似,老叟几乎是瞬间就猜到了楚言归的的身份。
他问:“当年淮溪一战,淮安侯临阵逃脱,武侯世子为给淮溪百姓争取撤离时间,在牲畜尾巴上绑了扫帚,带着两千亲兵赶着牲畜前去迎敌,敌军远看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