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会在城南施三大桶粥。
姜言意之前想的法子奏了效,有了一个赞扬封朔的人,就有第二个,从南边逃难过来的人,把南边的惨烈一说,再对比西州城穷苦百姓还能领官府的粥喝,普通人也能安安心心过个好年,对封朔的赞扬声很快就在民间掀起轩然大波。
只不过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逃荒的百姓,哪怕西州城严进严出,城内百姓还是日渐增多。
西州粮草本就艰难,全靠着从渝州走水路运过来。樊威和信阳王起了内讧,现在南边牵制不了朝廷太多兵马,朝廷开始集中火力攻打渝州和渝州下游的粮道。
西州城内还没有任何征兆,但姜言意明显感觉到战事在一步步逼紧。
封朔每天都和幕僚们商议到深夜,姜言意记不清自己有多久没见过他了。
如意楼的生意步上正轨,面坊的生意也超乎了姜言意的想象。
方便面在关外的商队中卖得极好,邴绍甚至提议姜言意得扩建面坊,只不过被姜言意否决了。
楚昌平给姜言意透了风声,不久后官府会严格管控粮食的进出,入城的粮食只能卖给城内百姓,不能再外销。
现在西州的僵局在于,西州是靠封朔的另外两块封地禹州和衡州供起来的,粮草是西州的一大命脉,银子也是。
战事耗得越久,银子的花销就越多。
以三大州府同整个大宣朝的国库耗,肯定耗不过,所以封朔反了之后,才一直盘踞西州,没直接同朝廷硬拼。
信阳王和樊威不要名声,没钱没粮了打到哪儿抢到哪儿,封朔却不能。
姜言意冥思苦想了好几天,还是没能想出个尽快赚大钱的法子。
郭大婶见她愁得厉害,宽慰她:“打仗的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