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任卫县令的陈哲,将敕旨行文、朱批、传旨之事,一一说来。
敕旨起首“门下”二字,乃门下省。
皇帝敕旨由中书省的中书舍人起草,中书令审核,上呈皇帝。
皇帝许可的话,用朱笔在最后的“制”字下,批一个“可”字。
皇帝朱批过敕旨,再转到门下省审核。门下省的长官是侍中大人,他没有意见,就算最终通过。侍中不同意,就只好搁车。
因而,敕旨开头“门下”二字,是皇帝对着门下省授意。
这样转几道手,敕旨才算过关。门下省再将敕旨转到尚书省。
尚书省管着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令及左右仆射,也就是宰相,见到皇帝敕旨,哦,封望凌通做行军司马。归兵部管,于是宰相将敕旨立即转到兵部。当然中书省的中书令、门下省的侍中,也都是宰相。
兵部尚书或者侍郎派人送往邮驿。
再经邮驿送到登州。
登州刺史看到是敕旨,这可是重要事项,得亲自处理,就会亲自传旨。
如果册封王公,将由皇帝身边侍卫及太监,顺邮驿道路过去传旨。
如果敕封高级官员,将由六部派人传旨。各道及大州节度使、中央军节度使、上州刺史的调动、升贬,会有侍郎一级大员传旨。
本敕旨由于是中下级官员的敕封,不需要中书省草诏。
薛尚书属于兵部外镇,他要的人,自然由兵部起草。
然后移交吏部。吏部核实该员出身,递交中书令。
中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