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对于兵事,不但了如指掌,而且韬略深邃。因而天子才会这么任用他。
韩愈青年时期,科举不顺。
十八岁开始,六年间连考四次,才登进士第。后来吏部铨选又屡屡考不上,直到三十三岁,第四次才通过铨选,考中博学宏词科。这期间的十五年,请托关系,两次到藩镇幕府中任佐僚。
恰恰是这十五年藩镇佐僚,奠定了他对兵事掌控的能力,为朝中主战派佩服,也就多所亲近。
三十三岁入朝为官,二十多年来,每每说话如刀劈斧砍,搞得满朝文武很不自在。每每被贬任地方小官。
幸好中间有个宪宗皇帝,十分看重他,又屡屡召他入朝。
在裴度任总摄的平定淮西吴元济之战中,裴度聘请皇帝喜欢的韩愈为行军司马。换个昏脑壳皇帝,估计以韩愈的性格,早在地方任职期间就气死了。哪里还能有机会成就平定淮西的大功劳。
这次,宪宗皇帝的儿子长庆天子,叫韩愈以兵部侍郎之职,去宣慰成德军王术正。以韩愈的性格,百分之一百会将王术正骂个狗血喷头。
而王术正这个货色,啥事干不出来?
你韩愈一介文官,胆敢指指戳戳,先摸摸脑袋在哪里?因此,朝中正直的大臣纷纷感到,此去成德军,必然死路一条。
此时,朝堂上的宰相是白居易挚友元稹和平定淮西的裴度。天子对韩愈刚一任命,元稹就吓了一跳,脱口而出:“韩愈可惜!”
长庆天子被元稹这一惊叫,霎时间后悔了。但是,皇帝说话属于金口玉言,哪里还能收回成命。于是命令韩愈到成德军边境后,先观察形势变化,不要急于入境,以防不测。
韩愈却不怕,大义凛然说道:“止,君之仁;死,臣之义。”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