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中国将拯救古典音乐市场的言论,真的不是空谷来风。我们这算是狭路相逢么?”向晚轻笑地偏过头去,对面坐着两个中年男人,西装革履,说的是韩语,像是在谈论合同的细则,你来我往,寸土寸金,口气像激烈。
盛骅拿过湿纸巾,拭了拭手指。“是相逢,但路不狭。”
向晚转过头看向他:“一个是室内乐,一个是独奏音乐会,这是两个方向,撞不上?”
“不是两个方向,是听众群不同。”
向晚一笑,很是善解人意。她可能认为盛骅因为票房不理想,丢不起这个脸,硬掰了个托辞。
盛骅淡然地端起茶杯喝着,没有多说。票房的事,谌言后来又做过进一步的研究,真不能全让室内乐背锅。她调查了下,许维哲的观众以琴童和他们的父母居多,他们是为了多一个现场教学的机会。其他的就是他的粉丝们,也不知什么时候壮大规模的,这些人日常表白也就罢了,他们疯狂到包机来看他的音乐会,一场不拉。这是个很奇特的现象,一位古典音乐演奏家,得到了像当红流量明星一样的待遇,这是古典音乐已经到了全民皆欢的程度呢,还是许维哲是古典音乐界的一股清流?而盛骅和向晚的观众,大部分是中老年人,谌言说他俩是中年老人的偶像。
盛骅慢条斯理地问:我需要自卑、内疚一下么?
谌言深明大义地一挥手:不必了。年轻人没有定心,今儿爱他,明儿爱你,过几天也不知道会爱谁。那些琴童的父母带孩子来看音乐会出发点是不错,但也得看音乐是否适合孩子。你没看到座位上孩子苦着个小脸,动来动去,家长在一边边玩手机边打呵欠,这样的票卖得再好,有意义吗?中老人却是理性的、长情的,愿意花钱来看音乐会,那是一辈子的真喜欢。
盛骅冷漠道:你在寻找自我安慰。
谌言言之凿凿:反正我被安慰到了,我现在挺骄傲。
“你笑什么,我说错了吗?”向晚大为光火地瞪着盛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