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是这样,时代造就了他们,如鲁迅先生,如果不是生在民国,他可能就是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如肖邦,如果不是波兰沦陷,他飘泊到巴黎,他可能还是会写出《夜曲》《雨滴》、写出《玛祖卡舞曲》等等的浪漫主义作品,大概《英雄》《革命进行曲》这一类激情磅礴的作品就没有了。肖邦的性格敏感、细腻、内向,这样的人,最是温和、温柔,翩翩有礼,温文尔雅,体贴周到,可是那个动荡的时代让他成了一个斗士,很多人说他的作品是鲜花加大炮。
晚唐是个让人伤感的时代,这个时期的诗歌趋向于伤感无奈等颓然色彩,喜欢寓古刺今,但很唯美。肖邦所处的19世纪也是灰暗的。这两个时代,诗歌、古典音乐都有了质的飞跃,但是每一首诗歌、每一首音乐作品的背后,都有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
如果可以选择,我想他们可能会选择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做一个平庸的人,有着平淡的一生。
遗憾,没有如果。
幸好没有如果,我才可以在岁月静好中,八卦着他们的故事,天马行空地写下这样一个和音乐有关的故事。
终于完结了!
如果不是在电脑上码字,而是像以前,每一个字都以笔书就,此刻,我必打开窗户,把笔用力扔出去。
如果外面有风,此刻,我会出去走走,不问方向,跟着路走,向前,左转或右转。
如果身边有友人,此刻,我会拉她一块去喝酒。我很少沾酒,所以,一杯微甜的米酒或一杯微酸的梅子酒即可,我不想喝醉,我只想要一种感觉,就像是放空,就像是解脱。
事实上,我一动也不想动,就这么坐在椅子上,像木了,像傻了,其实是力竭了。脑子里再也放不了一个字,很满?不,是定格!
在这一年,有无数次,我都以为自己写不完这本书了,有琐事缠身,也有能力有限。就那样卡在那里,怎么都向不了前。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