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么惊险、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工作,只有当事人才清楚。
不要以为秦砚那些反应、对策是多么简单的事情,每一个计划,每一个步骤都经过了反复的深思熟虑,有很多事情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比如秦砚发布会的内容,虽然对于公众严格保密,但毕竟其中争议也不少,秦砚不可能在现场直接公布所有内容。
其中很多措辞,秦砚都提前找过业内的前辈交流、请教过。这些大佬不可能直接站出来支持秦砚,但秦砚必须得考虑他们的感受。
“其他导演不如秦砚”,这句话的侮辱性实在太强了。国内能够让秦砚在意的前辈还有好几个,秦砚都是一一上门求助,然后再顺势提出自己的计划。
再比如面对观众即将把《生于淤泥》推上神坛,秦砚发布的那一则《申明》,更是错综复杂。
看上去,秦砚仅仅是在表达自己对于公益、对于电影性质的看法,这是一个很私人的事情。
实际上为了确定这一则《申明》的遣词造句,得到官方的认可与支持,秦砚不知道在国内跑了多少的关系。
要知道当时政府、社会都已经为秦砚高唱赞歌,甚至有些地方、官方机构还号召观众、员工去看电影。
这是多大的荣誉啊!
虽然《生于淤泥》从头到尾就没有国家投资,也不是所谓的主旋律电影,但这个时候《生于淤泥》明显带上了政z的色彩,少说也能够给《生于淤泥》再带来上亿的票房收入。
再加上各种各样的表彰、荣誉、赞扬,这些都是归功于秦砚的荣誉啊。
不夸张地说,《生于淤泥》之后,秦砚就算官方认可的导演。如果再来一次奥运会这样的超大型国家活动,秦砚肯定属于第一梯队的备选导演。
这些都是所有电影人都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