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虽是把自己儿子曾经参加过县府院三试的案卷都调了出来,最初参加考试的那两科因为相隔久远,竟然是没有找到。
要是早看见胤祝第一年参加童子试的案卷,康熙就会对他儿子不擅长诗词有了一个更准确的认识。
也不会还想着让这孩子跟大儒熏陶熏陶性情了。
立在两边的奴才们,更是一个个忍着抽抽的嘴角差点把脸都抽变形。
康熙咳了咳,说道:“你们不知道,宝郡王这首诗还含有大自然中早就蕴含不变的规律。譬如这苍云胆结石,说的就是下雨形成的条件,云层中需要有微尘颗粒,才能最后凝结为水滴。不过后面一句似有不通,天上落下来的雨滴不带有养分,只能缓解土地干旱,要想农人笑哈哈,还需粪当家。”
后面的两个人都忍不住抬头,想要看一看如此随后的皇上、圣人,到底是如何的,竟然能这般关心农民生计。
刘棠远:“微臣竟不知十五爷小小年纪时做的诗,竟含有这般大道理,不愧是万岁爷的儿子。”
万岁爷真会解诗啊。
底下人对十五的夸赞,康熙从来都是照单全收,微笑点头:“跟他那些自小有大儒们教导的哥哥们差远了。”
刘棠远:!
万岁爷竟然是这样的万岁爷,太护短了吧。
胤祝也没想到自己当年做的那首诗完整形态是这样的,还好皇阿玛给他解释的这么好。胤祝只好听他们就着自己闲聊了很多才说起正事,原来刘棠远带来的这两个都是造船工匠,一个有三十多年的工作经验,一个是有着二十多年的工作经验。
还都是大厂员工,看手上的老茧,应该都是很有能力的人。
康熙的问题也很重要,询问他们在苏州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