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等及谈到秦远方是做开古玩楼的,许老的兴趣越发浓厚了,感叹道:“难怪你的学识如此的渊博。”
随后许老指着边上一个老旧的柜台考问道:“秦先生,不知道你对文人壶有什么看法呢?”
秦远方早就注意到那个柜台了,简单一看就答道:“文人壶是文化与生活的完美融合,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和收藏价值。”
许老再问道:“那你知道最先记载的文人壶是哪里吗?”
秦远方气定神闲地说道:“最早有文人士大夫参与的事例是宋代的苏东坡。他设计了一款东坡提梁壶,并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之句。但保守地说,这大概只能算是美好的传说,采信证据不足。而时大彬、徐友泉等人也极有可能对文人壶的发展起到巨大作用,但都因为史料不足而无从确认。”
许老听得直点头,显然秦远方说得很对。
秦远方随后就继续说道:“至清康熙、雍正年间,紫砂史上又出现了一位承前启后的紫砂巨匠,他就是紫砂宗师陈鸣远。陈鸣远的紫砂制作技艺年少成名,他看似一位天才紫砂艺术家,其实许多的成就与他和文人常联系、互学习、相结合,亦有着不可磨灭的关系。鸣远先后与陈维崧、汪柯庭、杨中讷、曹廉让等文人相交甚密,在交往过程中,陈鸣远积极地将他们对自己所提的意见建议付诸实践,用自己的语言展现在紫砂之上。鸣远与文人的结合,堪称紫砂史上的伟大创新,它的出现,天才地把中国书画艺术中的诗、书、印、境,极其有机地融合到小小一把壶上,可以说,正是陈鸣远,奠定了紫砂壶与文人创作相结合的坚实基础,开辟了工艺品与高雅艺术相交融的广阔天地。”
许老不住点头,夸奖道:“秦先生果然厉害,难怪你能探索到真品宣德炉。还请秦先生鉴赏这只文人壶。此壶艺术成就很高,但造型却比较普通,缺乏创意,前后矛盾,所有人认为是现代臆造的;可是老夫却觉得此物非同一般,可能是乾隆时期的杰作。”
“的确是乾隆时期的杰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